竞赛组别及项目
1、高水平竞赛项目(仅限品势、个人竞技)及组别安排
(一)项目设置
1、竞技比赛(男、女个人竞技、团体竞技)
注:采用个人单败淘汰赛制
2、品势比赛(男、女个人品势,双人品势,团体品势)
双人品势与团体品势不分男女, 注:采用(out off积分)排位赛赛制
(二)竞技组别、级别
1、儿童组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男子 |
-20kg |
23kg |
26Kg |
30Kg |
33kg |
36kg |
39kg |
43kg |
47kg |
47kg+ |
女子 |
-20kg |
23kg |
26Kg |
30Kg |
33kg |
36kg |
39kg |
43kg |
47kg |
47kg+ |
2、少儿一组 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男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女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3、少儿二组 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
男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女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4、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
男子 |
-40kg |
43kg |
47Kg |
52Kg |
58kg |
64kg |
70kg |
70kg+ |
女子 |
-36kg |
40kg |
44Kg |
49Kg |
54kg |
59kg |
64kg |
64kg+ |
5、青年组
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男子 |
-51kg |
55kg |
58Kg |
62Kg |
67kg |
73kg |
73kg+ |
女子 |
-43kg |
46kg |
49Kg |
54Kg |
59kg |
64kg |
64kg+ |
6、大学生组 体育专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男子 |
-51kg |
55kg |
58Kg |
62Kg |
67kg |
73kg |
73kg+ |
女子 |
-43kg |
46kg |
49Kg |
54Kg |
59kg |
64kg |
64kg+ |
(三)品势年龄与组别
1、个人比赛:分男、女组别
(1)幼儿组
201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
(2)儿童组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3)少儿一组 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4)少儿二组 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
(5)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
(6)青年组 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7)成年一组 1989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
(8)成年二组 1988年12月31日前出生
(9)大学生组 体育专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2、双人比赛(不分男女)
(1)幼儿组
201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
(2)儿童组
20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3)少儿组
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4)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
(5)青年组 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6)成年组 1997年12月31日前出生
(7)大学生组 体育专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3、团体比赛:比赛队伍由3人或5人组成
(1)幼儿组
201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
(2)儿童组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3)少儿组
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4)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
(5)青年组 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6)成年组 1997年12月31日前出生
(7)大学生组 体育专业全日制高校在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4、 参赛人数:高水平组每个组别每只参赛队伍限报3人参赛:
组别 |
幼儿组 |
儿童组 |
少儿一组 |
少儿二组 |
少年组 |
青年组 |
成人一组 |
成人二组 |
大学生组 |
|
个人 |
男子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女子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3人 |
|
组别 |
幼儿组 |
儿童组 |
少儿组 |
少年组 |
青年组 |
成年组 |
大学生组 |
|||
混合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
组别 |
幼儿组 |
儿童组 |
少儿组 |
少年组 |
青年组 |
成年组 |
大学生组 |
|||
团体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3组 |
5、品势内容:由各场地裁判长从指定品势中抽签决定竞赛品势;
分类 |
第一指定品势 (淘汰赛) |
第二指定品势 (半决赛、决赛) |
|
幼儿组 |
太极1、2章 |
太极1、2章 |
|
儿童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5、6、7章 |
|
少儿组 |
太极4、5、6章 |
太极6、7、8章 |
|
少年组 |
太极4、5、6、7章 |
太极8章、高丽、金刚 |
|
青年一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青年二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成年一组 |
太极8章、高丽、金刚、太白 |
平原、十进、地跆 |
|
成年二组 |
高丽、金刚、太白、平原 |
高丽、金刚、太白 |
|
大学生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6、7、8章 |
|
混合 |
幼儿组 |
太极1、2章 |
太极1、2章 |
儿童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5、6、7章 |
|
少儿组 |
太极4、5、6章 |
太极6、7、8章 |
|
少年组 |
太极4、5、6、7章 |
太极8章、高丽、金刚 |
|
青年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成年组 |
太极8章、高丽、金刚、太白 |
平原、十进、地跆 |
|
大学生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6、7、8章 |
|
团体 |
幼儿组 |
太极1、2章 |
太极1、2章 |
儿童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5、6、7章 |
|
少儿组 |
太极4、5、6章 |
太极6、7、8章 |
|
少年组 |
太极4、5、6、7章 |
太极8章、高丽、金刚 |
|
青年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成年组 |
太极8章、高丽、金刚、太白 |
平原、十进、地跆 |
|
大学生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6、7、8章 |
2、大众组竞赛项目及组别安排
(一)项目设置
1、竞技比赛(男、女子个人与团体竞技)
注:采用单败淘汰赛制
2、品势比赛(男、女子个人品势,双人品势,团体品势,)
双人品势与团体品势不分男女 注:采用(out off积分)排位赛赛制
(二)个人竞技组别与级别:
1、儿童组
2010年1月1日- 2011年12月31日
男子 |
-20kg |
23kg |
26Kg |
30Kg |
33kg |
36kg |
39kg |
43kg |
47kg |
47kg+ |
女子 |
-20kg |
23kg |
26Kg |
30Kg |
33kg |
36kg |
39kg |
43kg |
47kg |
47kg+ |
2、少儿一组 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男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女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3、少儿二组 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
男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女子 |
-22kg |
25kg |
28Kg |
31Kg |
34kg |
37kg |
40kg |
44kg |
48kg |
48kg+ |
4、 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 - 2005年12月31日
男子 |
-40kg |
43kg |
47Kg |
52Kg |
58kg |
64kg |
70kg |
70kg+ |
女子 |
-36kg |
40kg |
44Kg |
49Kg |
54kg |
59kg |
64kg |
64kg+ |
5、青成年组 2002年12月31日前出生;
男子 |
-51kg |
55kg |
58Kg |
62Kg |
67kg |
73kg |
73kg+ |
女子 |
-43kg |
46kg |
49Kg |
54Kg |
59kg |
64kg |
64kg+ |
6、大学生组
非体育专业及跆拳道爱好者 全日制高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男子 |
-51kg |
55kg |
58Kg |
62Kg |
67kg |
73kg |
73kg+ |
女子 |
-43kg |
46kg |
49Kg |
54Kg |
59kg |
64kg |
64kg+ |
(三)团体竞技分组(每组限报2队,每队5人,不可男女混搭):
(1)儿童组:7-8岁(2010.1.1-2012.12.31出生)
男子:-23kg、30kg、36kg、43kg、47kg+
女子:-23kg、30kg、36kg、43kg、47kg+
(2)少儿一组:9-10岁(2008.1.1-2009.12.31出生)
男子:-22kg、28kg、34kg、40kg、48kg+
女子:-22kg、28kg、34kg、40kg、48kg+
(3)少儿二组:11-13岁(2005.1.1-2007.12.31出生)
男子:-22kg、28kg、34kg、40kg、48kg+
女子:-22kg、28kg、34kg、40kg、48kg+
(4)少年组:14-15岁(2003.1.1-2004.12.31出生)
男子:-40kg、47kg、52kg、64kg、70kg+
女子:-40kg、47kg、52kg、64kg、70kg+
(5)青成年组:16岁以上(2002、12、31前出生的)
男子:-55kg、58kg、62kg、67kg、73kg+
女子:-55kg、58kg、62kg、67kg、73kg+
团体赛竞赛规则
1、预赛规则:
(1)得分,犯规等和个人赛一样。
(2)每场比赛1局;比赛时间为5分钟;中间不休息。
(3)按照从1到5顺序;编号从轻到重,依次为1至5号。
(4)比赛过程中按照同等级别进行对抗,及1号对1号,以此类推。
(5)每个级别只允许对抗一分钟,一分钟之后必须换,下一个级别;同级别对抗时,允许开始30秒之后提出主动换,下一级别的队员,该级别的双方运动员都下场,下一级别双方运动员同时上场进行对抗。
(6)特殊判罚:如一方运动员为了保分,而出现上下场拖延时间(5秒)的行为,主裁判有权利扣一分。
(7)出现KO情况:如一方团队有一名运动员被KO,则另一方团队加6分,如在5分钟之内都不能上场,则一到该级别上场时就给对方加6分。
(8)5分钟比赛结束后,看总分,哪一方分数多,哪方就胜。如出现平局,由裁判长抽签一个级别进行对抗一分钟,分数多着胜,如再次平局,以此类推。
(9)当分差达到30分时,可以宣判优势胜。
半决赛和决赛的规则:
(1)半决赛和决赛每场两局,第一局5分钟,第二局3分钟。
(2)第一局的规则和预赛规则的第一至七条一样。
(3)第一局和第二局之间休息1分钟。
(4)第二局的规则:
1、比赛时间为3分钟,中间不休息;
2、按照从1到5顺序,编号从轻到重,依次为1至5号。
3、比赛开始先有1号上场,比赛开始30秒之后,必须换,下一个级别进行比赛;开始比赛15秒后,双方教练员可以主动换人,一方教练员主动换2号运动员时,另一方教练员可以不换已在场上的1号运动员;以此类推。
4、该局比赛有换人次数限制,共计12次换人次数。
5、比赛结束后,看两局一共的总分,哪一方分数多,哪方就胜。如出现平局,由裁判长抽签一个级别进行对抗一分钟,分数多着胜,如再次平局,以此类推。
6、当分差达到40分时,可以宣判优势胜。
(四)品势年龄与组别
1、个人比赛:分男、女组别
(1)幼儿组
201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
(2)儿童组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3)少儿一组 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4)少儿二组 2006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
(5)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
(6)青年组 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7)成年一组 1990年1月1日-1997年12月31日
(8)成年二组 1987年12月31日前出生
(9)大学生组 非体育专业及跆拳道爱好者 全日制高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2、双人比赛
(1)幼儿组
201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
(2)儿童组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3)少儿组
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5)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
(6)青年组 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7)成年组 1997年12月31日前出生
(8)大学生组 非体育专业及跆拳道爱好者 全日制高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3、团体比赛:比赛队伍由3人组成
(1)幼儿组
2012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 )
(2)儿童组
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
(3)少儿组
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
(5)少年组
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
(6)青年组 1998年1月1日-2002年12月31日
(7)成年组 1997年12月31日前出生
(8)大学生组 非体育专业及跆拳道爱好者 全日制高校生 以学生证为准
4、品势内容:由各场地裁判长从指定品势中抽签决定竞赛品势;
分类 |
第一指定品势 (淘汰赛) |
第二指定品势 (半决赛、决赛) |
|
幼儿组 |
太极1、2章 |
太极1、2章 |
|
儿童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5、6、7章 |
|
少儿组 |
太极4、5、6章 |
太极6、7、8章 |
|
少年组 |
太极4、5、6、7章 |
太极8章、高丽、金刚 |
|
青年一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青年二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成年一组 |
太极8章、高丽、金刚、太白 |
平原、十进、地跆 |
|
成年二组 |
高丽、金刚、太白、平原 |
高丽、金刚、太白 |
|
大学生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6、7、8章 |
|
混合 |
幼儿组 |
太极1、2章 |
太极1、2章 |
儿童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5、6、7章 |
|
少儿组 |
太极4、5、6章 |
太极6、7、8章 |
|
少年组 |
太极4、5、6、7章 |
太极8章、高丽、金刚 |
|
青年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成年组 |
太极8章、高丽、金刚、太白 |
平原、十进、地跆 |
|
大学生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6、7、8章 |
|
团体 |
幼儿组 |
太极1、2章 |
太极1、2章 |
儿童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5、6、7章 |
|
少儿组 |
太极4、5、6章 |
太极6、7、8章 |
|
少年组 |
太极4、5、6、7章 |
太极8章、高丽、金刚 |
|
青年组 |
太极6、7、8章、高丽 |
金刚、太白、平原 |
|
成年组 |
太极8章、高丽、金刚、太白 |
平原、十进、地跆 |
|
大学生组 |
太极3、4、5章 |
太极6、7、8章 |
3、跆拳道舞
(1)团体比赛不分年龄,可男女混合组队;
(2)每队人数不得多于10人,不少于3人;
(3)每套动作时间不得超过3分钟;
(4)报到时提交表演音乐盘,并自留备份盘;
(5)有外文演唱部分的歌词须提交歌词大意;
(6)完成全部动作后,运动员在指定区等待裁判组亮出总分后方可退场。
(7)在动作编排中不得出现世跆联(WTF)以外的跆拳道动作风格及形式,也不
得使用任何武术器械,特别情况下可使用情景道具与装饰品,但必须在比赛
前征得组委会单项裁判负责人同意;
(8)跆拳道舞比赛允许在提前申报并提交图样的前题下对道服进行特别设计以增
强表演效果,同时提倡与支持以健康完美为前题对参赛选手进行适当的形象
舞台化设计如:化妆、发型设计,具体实施由参赛队自行完成。
(9)跆拳道舞比赛动作70%以上由国技院品势动作组成,少于70%酌情扣分。
4、特技比赛
(1)少儿组
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
(2)少年组
2002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
(3)青年组 1997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
组别 |
比赛类型 |
比赛内容 |
青年组 |
原地连续后旋踢 |
30秒钟内最多有效数量(踢脚靶) |
少年组 |
原地连续后旋踢 |
30秒钟内最多有效数量(踢脚靶) |
少儿组 |
原地连续后旋踢 |
30秒钟内最多有效数量(踢脚靶) |
5、威力比赛
①男子组:1999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
②女子组:1999年12月31日之前出生;
(1)本次比赛击破规定动作为正拳;
(2)击破物为跆拳道专用的亚克力材质击破物,由组委会统一提供;
(3)每名选手有三次击破机会,取最好成绩按照击破数量决出排名;
(4)如果成绩并列,则体重轻者胜;
(5)击破物放在无弹性,无障碍的水平面上;
(6)参赛选手正拳击破部位不得有任何附着物;
(7)组委会统一在击破物上放置保护用毛巾;
(8)选手上场后必须在裁判发令后20秒内完成动作;
(9)比赛过程中选手脚不得离地。
6、双节棍比赛
(1)个人比赛:
少年组规定套路(男、女):预赛2章、决赛4章
青年组规定套路(男、女):预赛3章、决赛5章
少年组单棍自创套路(男、女)
少年组双棍自创套路(男、女)
青年组单棍自创套路(男、女)
青年组双棍自创套路(男、女)
(2)双人比赛(不分男女)
少年组规定套路:2章、3章、4章自选一章
青年组规定套路:3章、4章、5章自选一章
少年组自创套路:单棍自创套路、双棍自创套路自选一章
青年组自创套路:单棍自创套路、双棍自创套路自选一章
(3)团体比赛(不分男女、不少于三人)
团体规定套路:3章、4章、5章自选一章
团体单棍自创套路:
团体双棍自创套路:
7、自创品势套路比赛(男、女子个人品势,双人品势,团体品势均不限男女)
(1)自创品势比赛是指以跆拳道技术为基础,融合音乐、舞蹈艺术进行编排后形
成的具备独特风格的品势。
(2)按照世跆联品势规则规定,自创品势比赛需遵循以下原则:
① 品势路线:自行编排确定;
② 品势要求:每套自创品势须包含20-24组品势动作(即20-24 poom),每
组不得超过5个动作;
(3)技术要求:每套自创品势均应包含跆拳道进攻和防守技术,其中60%为腿部技
术,40%为手部技术;
(4)自由进行音乐艺术编排;
(5)所有技术动作应当是在跆拳道技术范围内,自创品势的技术解释权归中国跆协
裁判委员会;
(6)个人、混双、团体自创品势的比赛时间为60-70秒,时间不足或超出均为扣分
事项;
(7)比赛场地:个人、混双自创品势比赛场地为10m*10m区域,团体自创品势为
12m*12m区域。
备注:在以往省大众赛及以上比赛获得前三名,市级比赛获得冠军的参赛选手必须参加高 水平组,如有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全队成绩。
分站赛